內容簡介 | 核色動力學論述構成強作用物質的基本粒子——夸克和膠子的相互作用理論量子色動力學(QCD)如何駕馭夸克、膠子禁閉成核子(強子)、核子束縛在一起組成原子核及核物質演化成強作用物質新形態的動力學,是粒子和核物理研究最具挑戰性的研究領域之一。 本書以量子色動力學為基礎,闡述核子的夸克、膠子結構及其隨能量標度的演化;闡明核子自旋、質量和張量荷的起源;探究夸克、膠子色禁閉及其形成核子(強子)的動力學機制;探索QCD非常規強子態;論述重子一重子相互作用和核多體系統的動力學及核介質中的夸克效應。 第1章介紹量子色動力學基礎。第2章討論規范理論(QED,QCD)中的連續對稱性變換。除了通常的縱向變換外,提出了橫向對稱性變換;論述這些變換導致的縱向和橫向Ward-Takahashi恒等式和Slavnoy-Taylor恒等式,及由此得到的QED和QCD中的完全的相互作用頂角函數。第3章至第5章描述高能標度下的核子結構和性質、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和原子核。包括輕子-核子深度非彈散射與QCD部分子模型,推廣的部分子模型,部分子求和規則,核子自旋物理、核子質量的QCD結構,核子的電磁形狀因子,核子-核子碰撞和核的Drell-Yan過程,輕子-核子深度非彈散射和核的EMC效應。第6章至第10章論述低能標度下QCD理論及其對核子(強子)和核結構體系的應用。包括QCD非微擾途徑——格點QCD、Dyson-Schwinger方程、QCD求和規則和有效場論途徑研究,夸克、膠子色禁閉和手征對稱性破缺動力學,低能標度下核子的性質、核子(重子)激發態、非常規強子態,及由QCD有效場論途徑導出的夸克-介子耦合近似圖像應用于重子一重子相互作用和核多體問題的研究。本書可供大學物理系高年級學生、研究生及相關研究人員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