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館藏查詢
他校館藏
  
社會科學類  >  禮俗  >  民族志  >  中華民族志  >  
   系統號碼266659
   書刊名大禾埕 [VCD]
   主要著者公共電視製作
   其他著者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出版項台北市 : 公共電視, [2006]
   索書號536.211 8794
   標題社會科學
台灣客家
客家歌謠
   叢書名公共電視節目錄影帶
   
    
   分享▼ 
網站搜尋           

 資料類型狀態應還日期預約人數館藏地索書號條碼號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1VCD2143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2VCD2144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3VCD2145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4VCD2146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5VCD2147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6VCD2148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7VCD2149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8VCD2150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9VCD2151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10VCD2152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11VCD2153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12VCD2154
VCD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536.211 8794 [2006] v.13VCD2155

內容簡介許多人問為什麼叫『大禾埕』?早年客家莊大部份夥房屋,都有一片可以晒稻穀,晒鹹菜,晚上大家坐在禾埕唱唱童謠、拉弦唱山歌,聽田裡蛙鳴的公共空間,空氣中有淡淡的稻香、花香飄過,隨著時代變遷,夥房逐次拆除;客家小鎮長起一幢幢洋樓,生活形態的改變讓同家村早年原貌不再。可是在大家共同記憶中的客家老歌、客家生活與現代客家記實,又成為這個世紀的客家新話題。

用現在生活變貌中的客家人介紹給大家,客家人不是只有唱山歌、穿藍布衫…,客家人也不是只在博物館當成標本的圖騰,客家人是台灣生活的一部份。

基於這樣的理念,節目中分為三個小單元。第一單元是介紹從北到南的客家小鎮風情,例如愛玩陶養了一堆雞,早上還去種菜的薪傳獎得主,一位在村子裡救老樹的樹醫生,不會說客家話的雜貨店老板;帶著村中的客家老太太們畫出了她們在東部客家村的生活老太太,畫完還用可愛的畫筆簽名叫「台灣阿香」,致力文史工作的年青人,美濃的年青朋友,還有七、八月間在東勢石岡做田調、看景、拍攝,走過受創最深的本街深深為那條老街著迷,加上採訪了當年民歌年代的邱晨也住在本街。在交片不久,發生九二一之大地震所有工作同仁震驚,一週後急赴東勢、石岡卻是物事人非,一一拜訪單元中受訪者,在劫後餘生中卻讓人感受良多,望著倒塌的祖師廟;走過本街;這條在災變中受創最深的老街想起兩個月前的熱鬧繁華,和災變後的淒楚相對應,讓我們都含著淚回家。半年過去在東勢與石岡受訪者;已從悲痛中站起來,成為當地重建。

第二單元「大聲唱」有系統介紹客家現代歌手與音樂文化工作者的單元,從歌手的家居生活記實,到各自音樂創作領域及期許,我們呈現出客家現代音樂工作者的熱誠與執著,也打破過去一般人對客家節目中常存的沉重文字帶動畫面陋習,營造出屬於音樂及影象結合的全新視覺風格。

遊唱詩人陳永淘在梧桐花下帶著大家進入北埔小鎮,替大禾埕創作片尾曲的顏志文帶者大家回屏東老街拜訪創作中的場景,林生祥在美濃煙樓裡談他的創作情懷,謝宇威與我們站在夏日山林裡高聲唱著「日頭落山」,李一帆與蔡孟甫在雨後的台北,乘著小小摩托車滑過台北小巷,背後是沈重的家計,歌唱中有這一代客家年少的都市吶喊,在苗栗看見「硬頸合唱團」的朋友;一面賣便當、炸雞一面不忘情做曲唱客家流行歌曲,訪談中有人淚流滿面,我們不忍;但是我們都以最真實的角度拍下這群非主流音樂的客家音樂工作者,希望在公視這樣的媒體;給他們一些鼓勵。

第三單元中我們得自苗栗收藏家彭雙松,彭文銘父子大力協助,在他們多年收集的客家老唱片中,為我們挑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老客家唱片歌手、樂手我們在逐一訪談與長期田野中找出許多塵封的老故事,在電影資料館中我們借了台灣第一部也是唯一客家山歌電影「茶山情歌」,在平鎮義民廟重新播放,並邀當年主唱者「山歌之后」賴碧霞帶著我們重新找到三十多年前拍外景的場景,每一回的尋訪,都是一種驚喜,但是也有許多悵然,因為許多歌者己經離開人世有些樂手歌者也不知去向。<摘錄自媒體封面或內頁>

讀者書評

尚無書評,


  
Copyright © 2007 元智大學(Yuan Ze University) ‧ 桃園縣中壢市 320 遠東路135號 ‧ (03)463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