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館藏查詢
他校館藏
  
   系統號碼845758
   書刊名論語辛說 衛靈公篇(下),季氏篇(上) 卷十八, [錄音資料]. 有聲書 /
   主要著者辛意雲 主講
   其他著者陳冬菱
   出版項新竹市 : IC之音廣播電臺, 2017[民106]
   索書號121.228423 2017
   標題宗教哲學
論語-lcstt.
   
    
   分享▼ 
網站搜尋           

 資料類型狀態應還日期預約人數館藏地索書號條碼號
視聽套件洽流通櫃台 (Contact the circulation)0總館
視聽媒體區
121.22 8423 2017 v.18-1CD10008
總館
視聽媒體區
121.22 8423 2017 v.18-2CD10009
總館
視聽媒體區
121.22 8423 2017 v.18-3CD10010
總館
視聽媒體區
121.22 8423 2017 v.18-4CD10011
總館
視聽媒體區
121.22 8423 2017 v.18-5CD10012
總館
視聽媒體區
121.22 8423 2017 v.18-6CD10013
總館
視聽媒體區
121.22 8423 2017 v.18-7CD10014

內容簡介生命的意義 辛意雲教授序言
1942年9月,著名猶太精神病學和神經學專家,維克多.弗蘭克連同他妻子和父母一起,被納粹逮捕並押送至集中營。三年後,他從集中營被解救出來,而他的妻子、家人都已不在人世了。1946年,他用9天時間寫下了他在集中營中的經歷並出版,這本書名為《活出意義來》。他總結了人在生死之間的差異,就在「生命的意義」。他發現即使在最可怕的生存環境下,只要一旦找到生命的意義,一個人的生存適應力,就會大大提高。他說:「人最寶貴的生命,次至任何物品,都可以被輕易的奪走。而人能被保留人性中最後一點自由,就是在任何環境下,決定自己的生活態度,決定自己的生存方式。」他又說:「每一個個體正是通過自身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將每個生存意義同創造性的工作和人性的愛聯繫起來。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是這世界中無可取代時,他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對人類世界及自身處的時代的責任。他也就會把這份責任發揚光大。而當一個人意識到,他需要完成未竟的事業,他就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的生命。」他還說:「在現代文化中,我們只樂於追求個體的幸福。」他說:「這是美國文化的特徵,每個人被不斷的催促去追求幸福。但幸福是可遇不可求的,且得到幸福,必須有一個變得幸福的理由……那些一味追求幸福的人,反而會阻撓幸福的降臨。而阻礙幸福的感受就是太自我了……那不追求生命的意義,只追求幸福的生活,這種心理通常只意味著相對淺薄、利己、甚至自私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人就會被各種欲望和需求引誘,而不斷為慾望與需求的滿足努力,人心就自然不會有幸福的感受與喜悅……」
CD1, 第一集: 君子之行; 第二集: 生命的意識--CD2, 第三集: 名實相符; 第四集: 君子之恕--CD3, 第五集: 正直之道; 第六集: 謹言慎行--CD4, 第七集: 弘學之道; 第八集: 無道不立--CD5, 第九集: 守仁行仁; 第十集: 生命的完善--CD6, 第十一集: 君子之大節; 第十二集: 仁之常道--CD7, 第十三集: 體察人意; 第十四集: 季氏征伐<摘錄自媒體封面或內頁>

讀者書評

尚無書評,


  
Copyright © 2007 元智大學(Yuan Ze University) ‧ 桃園縣中壢市 320 遠東路135號 ‧ (03)463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