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十年後的台灣 ,在 2015 年的世界中 , 台灣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的社會、經濟、政治會有什麼轉變?
由印刻出版,楊照著作的《十年後的台灣》,本書作者畢業於台大歷史系,任職於新新聞週刊總編,著有小說《大愛》、《暗夜迷巷》,散文《為了詩》、《悲歡球場》、《場邊楊照》,文學文化評論集《我的二十一世紀》、《知識份子的炫麗黃昏》、《流離觀點》、《問題年代》等。
在介紹一本書之前,筆者都會思考一個問題:「這本書究竟有什麼價值?這本書的壽命有多長?這本書耐不耐看、好不好看,相對於購買一本書所花費的金錢,我更再意閱讀一本書所花費的時間,不僅要值回票價,更要值回時光。所以,基於以上的標準,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結論,就是《十年後的台灣》值得你花四個小時來閱讀,這四個小時並不是因為書的內容很多,而是因為你需要一看再看。」。
約莫在一年多前,我介紹過彼得.舒瓦茲( Peter Schwartz )的《未來在發酵》,書中的內容也是預測未來十年的變化 , 包括全球移民潮 、 能源擴散 、新的地緣政治、科技大突破、 … … 等,以全球為經緯,衡度世界的變化,由隱微的趨勢,預測未來的風向。《未來在發酵》注重大的方向 ,所以並不能照顧到特殊的個案,這一點需要特別的注意,尤其台灣可能是個案中的個案,一如要楊照在《十年後的台灣》書底所言:「 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中共武力犯台,而在於快速地從全球化世界體系中被邊緣化 。」
如果上述的結論屬實,那台灣的未來將不適用於世界的潮流,不和主流接軌,經濟和政治封閉,獨自發展成一灘死水,前途自然堪慮。對於生長在島上的你我,不僅有義務知道台灣目前的政經情勢,更有責任將台灣的未來擔在肩上,所以,不管你是律師、醫生、學生、工程師、便利超商店員、計程車司機,只要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我們無法避免的必須面對未來的命運。
《十年後的台灣》的前後,藉由兩篇報導,來描述最好以及最壞的台灣,最壞的台灣只要照目前的趨勢發展,恐怕就難以避免,而最好的台灣則是需要非常多的努力,非常多的挫折,非常多的痛苦才可能達成,但是那一個台灣充滿了文化和希望,政治內耗和浪費逐年降低,犯罪和詐騙也越來越少,每一天都能往前邁進,生生不息。
最後一點,我必須要強調的是,對於《十年後的台灣》這本書,筆者並不是舉雙手雙腳的贊成其中所有的觀點,書中有許多的地方值得思考斟酌,但儘管如此,這並不會減損本書的價值,相反的,反而開啟了更多討論的空間。我以為《十年後的台灣》最大的意義不在於這本書預言了什麼,而是這本書有一整套的思考系統,藉由閱讀的過程中,你可以在台灣和你本身之間,找到一個可以立足的位置,可以思考的距離,可以詮釋的空間。
〈本內容簡介由元智電子報小記者黃建文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