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館藏查詢
他校館藏
  
應用科學類  >  商業;各種營業  >  機械業;電子資訊業  >  資訊業;無線電通訊業  >  
   系統號碼609404
   書刊名世界因你不同 : 李開復從心選擇的人生
   主要著者李開復
   其他著者范海濤
   出版項臺北市 : 遠見天下文化, 2015.07
   索書號484.67 8459
   ISBN978-986-320-788-7
   標題開復
傳記
電腦資訊業
   叢書名心理勵志; BP370
   
    
   分享▼ 
網站搜尋           

 資料類型狀態應還日期預約人數館藏地索書號條碼號
找書圖書在架上0總館
中文圖書區 Shelf
484.67 8459 2015C384433

內容簡介請利用網站搜尋,連結內容簡介

讀者書評

1.匿稱:Daniel0227
李開復,歷任著名IT公司蘋果、微軟、Google的高階主管,他的一生有著與多位傳奇人物共事的豐富經驗,例如:與他擦肩而過的賈伯斯(蘋果)、賞識他並且曾有私交甚篤的比爾蓋茲(微軟)、為了招募他不惜與微軟展開世紀官司的施密特(Google)。

〈通才教育造就語音專家李開復〉
出生於台灣,中學以後在美國求學。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最早進行通才教育的大學,一年級新生有70%時間花人文文學、現代文明、音樂、體育、寫作、外語,奠定一個大學生所需要的核心知識和思考方式。對於李開復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學習的專業不至於過早定型。因為哥大學風開放,李開復才能從數學轉至電腦科學,在IT領域展開傳奇的一生。通才教育滋養學子的靈魂,成為學子思想的一部份。在人生遇見困難的時候,它們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跳出來幫你一把。如此說並不為過:「通」才教育造就了工程師出身、再「專」業不過的語音專家李開復。

〈加入蘋果公司〉
在語音領域首屈一指的李開復,於電腦科學最強的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畢業後,留任卡內基美隆。在他離終身教授不遠時,蘋果副總裁納格爾一句「你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要做一些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事?」說到李開復的心坎裡。這與他一直以來的理念「把自己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是一致的。加入蘋果後,李開復在互動多媒體領域屢有建樹,成為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裁,iPod的成功也要記上他的一筆功勞。

〈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
蘋果人事的異動、錯誤的發展方向造成公司走下坡,於是李開復選擇到微軟最大化自身的影響力。家家戶戶的電腦都有Windows、Office,這讓微軟的產品對世人有莫大的影響力,也成為李開復轉職微軟的原因。李開復到中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經歷千辛萬苦,從無到有在中國創造了世界一流的研究院。而後回到美國總部,李開復協助微軟解決重大「中國風波」,並且做好微軟中國與中國政府之間潤滑劑的角色。

〈為了搶人!Google與微軟的世紀官司〉
李開復從微軟轉職到Google,引發系統軟體巨頭微軟與網際網路巨頭Google的世紀官司。在上萬封電子郵件中尋找證據的同時,他看到自己最信任的人、最栽培的部屬在暗地裡對付他的那些文字,比起微軟栽贓的罪名傷他更重。被告的這段期間,李開復體會了真正的人情冷暖。最後,司法還他一個清白,微軟大敗。對一個最為看重名譽的人,這是最好的禮物。事後一次演講,有人問他為什麼減肥如此成功?他笑著說:「想瘦呀?讓微軟告你呀!」

〈幫助Google打進中國市場〉
Google聘請李開復到中國創辦Google中國,這是一份他夢寐以求的工作,也是一份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許多跨國企業在中國的開展工作不順,而Google也要打開中國市場,迎接中國挑戰。除了中文搜尋的技術挑戰外,更大的問題是中國市場上的網路公司喜歡推出許多吸引人眼球的功能,這對草創時期的Google中國是一個有著致命吸引力的陷阱。然而,在討論過後,李開復決定了Google中國的目標:第一年專注搜尋,第二年推出眾多產品,第三年看流量,第四年才看盈利。這四年的階段目標,讓Google中國避免重蹈其他跨國公司的覆轍,達成盈利的挑戰。

〈醉心教育,幫助年輕人〉
李開復的父親李天民,四川人,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父親的中國情結,深深地影響李開復。就職微軟期間,訪問計畫經濟時期的中國,讓李開復決心幫助中國學子。李開復認為中國人不比他笨,只因為現實的環境與條件,限制了中國人的發展,而自己是幸運的,有幸在美國受最好的教育,見識最進步的科學發展,自己應該幫助中國的後進。於是,在完成自己許多夢想以後,李開復決心用自己最大的財富:多年與大師共事的職場經驗,幫助年輕人圓夢。婉拒Google坐擁高薪的續聘合約,李開復創辦創新工場,用自己豐富的經驗,成為創業者的導師。

〈學貫中西,成就李開復傳奇一生〉
從11歲起留學美國,讓李開復對西方文化有深刻了解。母親要求他固定寫中文,與姐姐們在家交談用中文對談,在高等教育校園中持續接觸中國文化,讓他能不忘本地繼續將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向下扎根。學貫中西,使李開復能在外國公司中擔任「與中國的橋樑」,並且做的很好。從李開復的經驗中,使我認識到:如果打算在(已有或打算在中國發展的)外商公司工作,「臺灣年輕人了解中國」的優勢。若今天有兩個能力相當的求職者A與B,而A對中國有十足的了解,B則否,那麼面試者自然會選擇A。臺灣學子要看遠一點,將「了解中國的文化」化為自己的優勢!



  
Copyright © 2007 元智大學(Yuan Ze University) ‧ 桃園縣中壢市 320 遠東路135號 ‧ (03)4638800